地址:南京市建鄴區(qū)楠溪江東街85號金潤國際廣場西樓1506室
電話:025-58866358、58933315
傳真:025-58867358
郵件:info@bonagrain.com
從中國到美國,再到歐盟,全球大米產量正在下降并推高價格,尤其是亞太地區(qū),該地區(qū)消費了全球90%的稻米。
近日,美國惠譽解決方案公司(Fitch Solutions)發(fā)布報告,受極端天氣的影響,預計2023年全球大米產量將出現(xiàn)20年來最大缺口,這導致全球大米價格創(chuàng)下十年來新高。
分析師認為,作為全球主要谷物之一,如此大規(guī)模的短缺將損害主要進口商的利益。
惠譽解決方案預計,一直到2024年,全球大米價格將保持在目前的高位水平。
惠譽解決方案的大宗商品分析師Charles Hart表示,“從全球層面來看,稻米短缺最明顯的影響是稻米價格創(chuàng)下十年新高。”
Hart指出,“鑒于大米是亞洲多個市場的主食,而米價是食品價格上漲和食品安全的主要決定因素,對最貧困家庭來說尤其如此?!?/span>
根據該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,預計大米價格將在目前的高位附近維持到2024年。2023年至今,國際上大米的平均價格為每擔(Cwt)17.30美元,到2024年會降至每擔14.50美元。
報告還預測,2022/2023年的全球大米缺口將達到870萬噸,為2003/2004年以來最大。當時全球大米市場出現(xiàn)了1860萬噸的缺口。
大米供應短缺主要是因為俄烏沖突持續(xù),以及中國和巴基斯坦等大米主產國遭遇惡劣天氣。
去年下半年,中國大片農田受到夏季季風強降雨和洪水的影響。中國是全球最大稻米生產國。農業(yè)分析公司Gro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,去年中國主要水稻產地廣西和廣東省的累計降雨量創(chuàng)下至少20年來的第二高。
此外,占全球大米貿易7.6%的巴基斯坦,由于去年發(fā)生嚴重洪災,其大米年產量同比暴跌31%。
除了供應緊張的挑戰(zhàn)外,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(fā)以來其他主要谷物價格飆升,大米也成為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替代品,進而推升了需求。
根據一項科學研究,水稻是一種脆弱的作物,在厄爾尼諾現(xiàn)象期間,水稻同時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最高。
此外,受印度大米出口禁令的影響,全球大米出口市場,通常比其他主要谷物的出口市場更緊張。去年9月,印度宣布限制大米出口,此舉一度推高大米價格。
一類是大米進口國,Tjakra表示:“2023年,全球大米產量短缺的情況將增加印度尼西亞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和非洲國家等主要大米進口國的進口成本,并造成逆差。”
全球食品和荷蘭合作銀行(Rabobank)高級分析師Oscar Tjakra表示,美國和歐盟等其他國家的大米產量同比下降也造成了逆差。
另一類是糧食通脹本就高企的國家,Gro Intelligence的高級研究分析師Kelly Goughary說:受赤字影響最大的國家將是那些已經遭受高糧價通脹的國家,如巴基斯坦、土耳其、敘利亞和一些非洲國家。
不過,短缺可能很快成為過去。惠譽決方案預計,全球大米市場將在2023/24年恢復至幾乎平衡的狀態(tài),并在2024/25年恢復過剩。
“我們認為,全球大米產量將在2023/24年穩(wěn)步反彈,預計總產量將同比增長2.5%,”惠譽的報告預測稱,未來五年印度是全球大米產量的“主要引擎”。
近日,海關總署公布了2023年1到2月我國糧食進出口情況。根據相關數據顯示,1月至2月我國進口糧食2674萬噸,累計比上年同期增長7%,出口糧食28萬噸,累計比去年同期減少8.9%。相比之下,小麥、玉米進口量都有所增加,但大米的進出口量均出現(xiàn)下降。
具體來看,2月份我國進口稻谷及大米36萬噸,同比減少35.4%,1月至2月我國累計進口稻谷及大米61萬噸,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46.1%。
由于國內大米需求量大,除自身產量外,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大米進口大國。越南、緬甸、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及印度是我國主要的進口源國家。
從進口國來看,2023年1月份,各國家出口量呈小幅縮減趨勢。按照我國進口量由多至少依次為緬甸、泰國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越南、柬埔寨以及老撾。進口量分別為7.51萬噸、4.94萬噸、4.5萬噸、3.32萬噸、3.01萬噸、1.78萬噸以及0.2萬噸。1月緬甸成為我國大米最大進口國。
2023年2月份,各國家出口量呈小幅增長趨勢。按照我國進口量由多至少依次為緬甸、越南、泰國、印度、柬埔寨、巴基斯坦以及老撾。進口量分別為12.76萬噸、8.65萬噸、4.76萬噸、4.75萬噸、2.35萬噸、2.1萬噸以及0.11萬噸。本月緬甸再次成為我國大米最大進口國。
近期大米進口量下降,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大米產量下降,帶來了國際大米價格的快速上升。
如印度作為全球大米的重要產區(qū),在2022年遭受嚴重干旱,導致大米產量下降,因此,印度在去年9月提高了大米出口的關稅,限制大米出口,推動國際大米價格上漲。
這也帶來了我國進口大米價格的上漲,1月至2月我國進口大米平均單價為3388.6元/噸,同比上漲622.35元/噸,漲幅22.5%。
另一方面,當前國內外大米價格差異較小,國外一些地區(qū)的大米價格甚至反超國內,進口利潤下跌。
(來源于:外市場)